問答 Q1 ~ Q10

1. 於師父的䦕示中,所引用的解釋大多與《清淨道論》、《阿毗達磨》相關。 但是佛教經典的注釋非常多,師父如何能夠於短時間内找到、選擇這些相關的內容?

答:大概來說,巴利佛教的注釋、疏鈔和與注釋書等值的《清淨道論》都是注解初期聖典經、律以及阿毗達磨三者的代表作品。有的疏鈔,出現年份較晚,不過在思想上還算是接近於阿含與律及阿毗達磨三藏的。

繼續閱讀▸ “問答 Q1 ~ Q10”

四種業

日期: 2019年9月3日
地點:美國舊金山法雲禪寺
主講:開印阿闍梨
講次:1

四種業 —— 了解業的作用

業依作用可分為:

  1. 令生業:讓我們投生到下一世及在一世繼續產生果報的業。可以是善或不善。
  2. 支助業:支助令生業延長產生善報或惡報。可以是善或不善。
  3. 阻礙業:阻礙令生業的業,可縮減令生業的善惡報。可以是善或不善。
  4. 毀壞業:可以毀壞或終止弱業,不令弱業繼續產生果報。可以是善或不善。

依成熟次序可分為:

  1. 重業:很強的業,必定會產生下一世的結生,沒有任何其它的業可以阻止它。在善的方面是禪那。不善的方面是屬於五逆罪(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生血及破和合僧)和不能改變的邪見。
  2. 慣行業/習慣業:習慣性長造的善或惡業。
  3. 臨終業:在臨死之前所憶起或所造之業。
  4. 昔作業:已作、已說、已想的業,不屬於上述三種的業。在沒有上述三種的業時,這種業會決定下一世投生到哪裡。

時間長度 Length:52:05

相應部(1.23)《纏結經》

日期: 2019年7月
地點:馬來西亞寂靜禪林教育推廣中心
主講:開印阿闍梨
講次:2

內結與外結,後⼈被結纏,我問喬答摩,誰能解此結?

住戒有慧⼈,修習⼼與慧;熱忱智比丘,彼當解此結。

講義下載

1)相應部(1.23)《纏結經》第1講,時間長度:01:04:20,開示時間:2019年7月6日

2)相應部(1.23)《纏結經》第2講,時間長度:00:40:40,開示時間:2019年7月13日

正念、正知與身念住

我們先培養正念和正知,不管我們修止或觀,不管修哪一種法,正念與正知是非常重要的。正念的意思就是能夠記得與守住您的所緣(即專注目標)。我們現在用最容易下手的身念住,注意您從頭到腳全身都放鬆,把您的念頭先收回到身體上來。從頭到腳都放鬆,然後注意您的全身,然後深吸氣。吸氣,您的正念守在身體上,是「正念」;注意您的身體並知道正在吸氣呼氣,是「正知」。 繼續閱讀▸ “正念、正知與身念住”

《吉祥經》北傳唱誦版 (阿闍梨譯)

阿闍梨翻譯的《吉祥經》,已有北傳唱誦版。農曆新年將至,歡迎大家以虔誠恭敬的心,一起來聆聽。也祝福大家,新年吉祥如意。

(視頻來自馬來西亞寂靜禪林的分享)

修行次第

2017年11月22日晚.溫哥華

開印阿闍梨於李連銘居士家茶敘,講解了上座說一切有部為主的「道次第」。在進入道次第之前,先為大家鋪陳佛教部派的分類。

繼續閱讀▸ “修行次第”

開印阿闍黎開示:「為眾生,為佛教」

「為佛教、為眾生」— 357322271101881436這是印順導師為慈濟證嚴上人出家受具時的叮囑。
記得大約在80年代末吧,佛光山心定和尚曾來沙巴下南南慈音精舍弘法時,也說一些過類似這種語重心長的話,包括:「與其我們等待別人來弘法,不如趁早送本地年青人出去學習。」這無非是寄望晚輩學子們學習有成,返鄉奉獻(大意如此)。無論如何,這話已深刻地影響了我的學習態度與人生觀。 繼續閱讀▸ “開印阿闍黎開示:「為眾生,為佛教」”

開印阿闍黎開示:契理契機又正念正知的佛教禪修

saba佛陀基於眾生的不同根器、需求及環境而說法,後人稱這是「契機」;在契機中,又不失真地釐出一條能教導眾生趣向解脫,能熄滅貪瞋痴,趣證涅槃,故為「契理」。經典實際上是含契機、契理兩部分,阿毗達磨則側重尚理,少分契機。

阿毗達磨的來源與舍利弗尊者等上座有關,重心在聖道,是故早期阿毗達磨皆以註解說明「相應修多羅」的本母形式出現,今天在說一切有部與南傳七論的代表著裡依然可見。 繼續閱讀▸ “開印阿闍黎開示:契理契機又正念正知的佛教禪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