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於師父的䦕示中,所引用的解釋大多與《清淨道論》、《阿毗達磨》相關。 但是佛教經典的注釋非常多,師父如何能夠於短時間内找到、選擇這些相關的內容?
答:大概來說,巴利佛教的注釋、疏鈔和與注釋書等值的《清淨道論》都是注解初期聖典經、律以及阿毗達磨三者的代表作品。有的疏鈔,出現年份較晚,不過在思想上還算是接近於阿含與律及阿毗達磨三藏的。
繼續閱讀▸ “問答 Q1 ~ Q10”1. 於師父的䦕示中,所引用的解釋大多與《清淨道論》、《阿毗達磨》相關。 但是佛教經典的注釋非常多,師父如何能夠於短時間内找到、選擇這些相關的內容?
答:大概來說,巴利佛教的注釋、疏鈔和與注釋書等值的《清淨道論》都是注解初期聖典經、律以及阿毗達磨三者的代表作品。有的疏鈔,出現年份較晚,不過在思想上還算是接近於阿含與律及阿毗達磨三藏的。
繼續閱讀▸ “問答 Q1 ~ Q10”業依作用可分為:
依成熟次序可分為:
時間長度 Length:52:05
我們先培養正念和正知,不管我們修止或觀,不管修哪一種法,正念與正知是非常重要的。正念的意思就是能夠記得與守住您的所緣(即專注目標)。我們現在用最容易下手的身念住,注意您從頭到腳全身都放鬆,把您的念頭先收回到身體上來。從頭到腳都放鬆,然後注意您的全身,然後深吸氣。吸氣,您的正念守在身體上,是「正念」;注意您的身體並知道正在吸氣呼氣,是「正知」。 繼續閱讀▸ “正念、正知與身念住”
阿闍梨翻譯的《吉祥經》,已有北傳唱誦版。農曆新年將至,歡迎大家以虔誠恭敬的心,一起來聆聽。也祝福大家,新年吉祥如意。
(視頻來自馬來西亞寂靜禪林的分享)
2017年11月17日,阿闍梨於溫哥華湯月明老師的無弦居,向當晚的聽眾開示「三善根」。阿闍梨依經論將善根定義、分類、對修行
「為佛教、為眾生」— 這是印順導師為慈濟證嚴上人出家受具時的叮囑。
記得大約在80年代末吧,佛光山心定和尚曾來沙巴下南南慈音精舍弘法時,也說一些過類似這種語重心長的話,包括:「與其我們等待別人來弘法,不如趁早送本地年青人出去學習。」這無非是寄望晚輩學子們學習有成,返鄉奉獻(大意如此)。無論如何,這話已深刻地影響了我的學習態度與人生觀。 繼續閱讀▸ “開印阿闍黎開示:「為眾生,為佛教」”
佛陀基於眾生的不同根器、需求及環境而說法,後人稱這是「契機」
阿毗達磨的來源與舍利弗尊者等上座有關,重心在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