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於菩提樹下覺悟緣起,而緣起也被認為是佛陀的核心教育。長部15《大因緣經》是佛陀關於緣起最長的一篇開示,是佛陀在古盧國(Kuru)的甘馬薩曇馬城時,對阿難講述:九支緣起法、四種施設我的邪見和四種不施設我的正見、三種受(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實是無常、敗壞之法)、七種識住、八種解脫,是一本認識緣起的重要經典。
繼續閱讀▸ “《大因緣經注》”如何親近善士?
有偈說:「異熟如此,速行可改變」,也即是說果報是這樣,但速行是可以改變的。對我們大多數的凡夫來說,速行即造業心。
(閱讀時長:3分鐘)
「分別」與「執著」 ーー誰在製造混亂?
我相信,諸位剛開始學佛,有聽到兩種說法,你自己常常都會感到混亂。比如說,有人會告訴你:學佛,要有正見——對什麼東西都分別清楚。可是,又有人會告訴你:這個分別知見太多,是煩惱的來源,所以,不要去分別。
可能你也會聽到一種說法:學佛要積極、要精進。很多東西都要刻意地、努力地、故意地去改造它。又會聽到有人告訴你:這種積極就是執著,什麼都隨緣就好——隨緣度日最自在。你們聽了之後會不會混亂啊?
繼續閱讀▸ “「分別」與「執著」 ーー誰在製造混亂?”「死随念」的修法
「所造色」的修法
巴利注疏的「界作意」修法
《長部15 大因緣經》
「因果業力觀」—— 介紹中部135《小業分別經》
「無我的實修」— 介紹尊者法救《雜阿毘曇心論》的「界方便觀」修法
美國寂靜禪舍2022冬季共修會 ——「業之法則」


日期: 2022年1月7日 – 2022年3月11日
地點:美國寂靜禪舍
主講:開印阿闍梨
講次:10 講
佛陀成道後,以佛眼觀世間,看見有少塵垢的、多塵垢的;利根的、弱根的芸芸眾生。如若蓮花(MN.26 Ariyapariyesanāsuttaṃ),有的與水面齊,只待聽聞解脫法而躍出三界、直向解脫;有的深埋在水底,離解脫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而在趨向解脫的漫漫長路上,眾生需要先避免惡趣結生,再者累積福德資糧,於善趣有安穩及利於修行之環境。於此,基本的自業正見不可或缺。
業是因,它能招感輪迴中的禍福、苦樂之果,了解業(因)與異熟(果),讓我們懂得如何在輪迴中避惡趨善、得天人善報,甚而因見輪迴苦而上探甚深「緣起」,修習止觀,成就三乘解脫之道。
在這十講的佛法開示中,開印阿闍梨將以中部135《小業分別經》(MN.135 Cūḷakammavibhaṅgasutta)和中部136《大業分別經》(MN.136 Mahākammavibhaṅgasuttaṃ),及其注釋為基礎,延展開講「業之法則」。
講義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