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闍梨在紐約長島靜瑞軒開示「緣起」(2017/09/17)

2017917日,阿闍梨在紐約長島靜瑞軒開示「緣起」。

「緣起」這一詞是由 paṭicca緣於)及 samuppāda(生起)兩個字組成的複合詞。世尊解釋「緣起」是 “imasmiṃ sati idaṃ hoti, imassuppādā idamuppajjati.” (ma. ni. 1.404, 406; saṃ. ni. 2.21),以前中譯為「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imasmiṃidaṃ分別譯為「此」和「彼」,看起來像是兩個東西,其實都是一樣指「這」。繼續閱讀▸ “阿闍梨在紐約長島靜瑞軒開示「緣起」(2017/09/17)”

劉亞楠:2017加拿大Edmonton「四念住」禪八心得報告

初學四念住

通過對四念住的練習,提高了我對生活中瑣事變化的覺知。例如,當自己產生貪嗔痴的感受的時候,我可以覺察到情緒的產生,把當下的自己立馬做出合適的調整。例如當別人面對我的態度與我期待中不符,我可以清醒的意識到感受的生起,很快將自己從當下情緒中抽離,將注意力轉到客觀看待為什麼會產生態度不符。通過觀察自己身體感受的生滅,我更加覺知自己以及周圍環境的變化,保持頭腦清醒,妄念減少,同時自律性加強,可以「說到做到」,生活狀態有清透明晰之感。

Continue reading “劉亞楠:2017加拿大Edmonton「四念住」禪八心得報告”

靜融:莊嚴寺2016止觀禪七心得報告

img_01791”唿” 好忙碌的七天。 看來該做的沒做,是怎麼逃也逃不掉的。懷著如探險般的興奮心情參加這次莊嚴寺的「止觀禪七」。

此次禪修,開印法師分別介紹了”緣起”和”七清淨”,並講授了”安般念”,”四大”和”慈心”的修行禪法。

了知 “緣起”如發掘寶藏;從對「無明」,「行」,「識」,「名色」, 「六入」, 「觸」,「受」, 「愛」, 「取」, 「有」,「生」,「老」,「死」的認識,慢慢的走上通往寶藏之路。在這過程反复著無數的作意,而作意如理與否,將帶領我們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是想繼續輪迴或趣向涅槃,我們是如何選擇呢?

通過認知緣起,我了解到每一緣起既有其特的自相,又會相互影響。若能在「觸」,「受」處如理作意,並配合”七清淨”的修習次第用功,把煩惱的習氣轉向清淨,那將使通向涅槃的大門打開。可是众所周知,寻涅槃這個宝的探险之路不容易,是否可以到达目的地还需看各自的修行。而七清淨就是指引我們修行的方法。

在”七清淨”的修行次第中,「戒清淨」,「心清淨」如两門神,幫助修行者確認是否具備完整的修行基礎。接下来的「見清淨」,「度疑清浄」,「道非道智見清浄」,「行道智見清浄」,「智見清浄」等,細分為十六智,又稱三遍知。在這個清淨道上,修行者需要具備什麼,才可以踏實的步上每個階梯呢?

在這個禪七,開印法師教導我們“安般念”、“四大”和“慈心禪”這幾個禪法。”安般念”是訓練把心放在呼吸上,幫助我們把散亂的心穩定下來,如把「心」拴在堅固不動的柱子上一般。以前我也曾參加過開印法師的安般念禪修營,學習的步驟是「數息」、「出入息」、「長短息」、到「遍身息」。這次法師以ABC的方式來解說如何觀察呼吸:呼吸的息為”A”,上嘴唇人中部分為”B”,而”A” 和”B”的觸碰點為”C”。通過呼吸的息(”A”)碰觸上嘴唇人中部分(“B”)來拔取觸點”C”,並把心安住在”C”上。經過法師耐心詳細的說明,讓我對”安般念”這一法門有了全新的認知, 同時也解開了以前在修習時所遇到的疑惑。

雖然以前讀過四大:”地”、”水”、”火”、”風”,但從不知如何修習。理論上好像都知道,但在自身體驗四大和聽讀到所了解的四大是否一致呢?經過練習,慢慢熟悉”地”— 有「硬」、「粗」、「重」、「軟」、「滑」、「輕」的自相;”水” — 有「流動」和「沾黏」的自相;”火” —有「冷」和「熱」的自相;”風” — 有「支持」和「推動」的自相。同時,也慢慢的觀察到這些自相是如何在身體中呈現出來。原來”地 “、”水”、”火”、”風”也是時時刻刻的在發生變化。

連續幾天修習安般念和四大,因為需要細心觀察,感覺身心都很忙碌。特別在修四大時,可以觀察到四大影響著感受,而感受又影響著四大和心。連續幾天不斷的觀察覺知「身」、「受」、「心」,雖說沒有繃緊與累的感覺,但心如轉動的時鐘,卻一點也慢不下來。

到了最後一天,我們以練習慈心為完結。慈心的祝愿「願我沒敵意」,「願我沒嗔害」,「願我沒痛苦」,「願我保持快樂」猶如宜人的避風港。透過慈心的練習,身心可以放緩並得到適當的調整。

忙碌的七天一瞬而過,帶著滿滿的功課離開禪堂回到生活。若禪修只能在禪堂裡打坐修習,我反而很難有體會,而且腦袋也會變的僵硬。回到生活中來體驗,有時也能幫助我理解在禪修中的教導。

從開始學習禪修到現在,我也曾陸續參加過幾次禪修營。即使在禪修營裡教導的法門可能是以前學過的,但每次的學習都像”剛學”一樣的獨特。即使在教理上已經有所認知,但每個禪修營都有不同的同學一起學習,不同的法師的教導和解說,不同的修習切入點,所以每次的感覺是即熟悉又陌生。參加禪修營對我而言越來越有趣,就像 “scavenger hunt”(尋寶)一樣。

文/靜融

開印阿闍黎於同淨蘭若指導「安般念禪二」

241098592742926170這裡是仁俊長老1998年於新擇西州開創的道場,也是北美印順導師基金會的所在地。無獨有偶,據說當年西岸的妙境長老與東岸的仁老皆先後同時看上了這一環境寬廣,視野遼闊的舊天主教修道院,兩老亦視為適宜做為紮根美國興辦佛教學院的好環境。

映入眼帘是一望無垠的寬闊草原,加上大自然賦予的清新空氣,蔚藍天空,願所有的禪二學員們皆得小小禪味,並身懷「入門三寶」(放鬆、快樂及攝念)之秘要平安、快樂地踏在回家的路上…

(圖文由開印阿闍黎提供)

【注:這次禪二4月15日(週五)開始,4月17日·(週日)圓滿】

靜善師姐2015年11月羅城密集禪修心得

DSCF5130 (1024x683)感恩节,重要的不是這个日子。而是我们可以有一个機會献上對大家的感谢和感恩,向哪些无论是帮助过我们的人、甚至伤害过我们的人表达谢意。從這裡讓我想到,我們也可以用禪修這種特别的方式表达对佛陀的感恩,並督促自己檢视常常被我们忽略、看起来平常但重要的東西,那就是责任。这是一種如何對待個人生命的責任。這是一種提醒,並會督促我們更加精進努力的一個機會。
因此,今天我首先要感恩父母給予我這寶貴的生命,从而让我能认识并获得佛法-这个如生命一样宝贵的真理。更要感谢和感恩佛陀,是他給了我們真實不虛的佛法,能除掉一切苦惱的智慧。感恩阿闍梨的慈悲,不辭辛苦的從馬來西亞到美國為我們弘法,並不耐其煩的一個個,一次次的每天耐心的指導,從而讓我們從中受益和啟發。再要感謝禪修的每一位師兄師姐,是佛法让我们在这里相逢,是大家的精進激勵我也要精進。還要感謝我的家人,有他們的支持才能讓我來禪修。感恩生活帶給我的所有经历,讓我從中學習、修練。只要心存感激,天天都是感恩節。
每一次的禪修都有不同的收穫,這次也不例外。這次最大的收穫就是讓我從中深切的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不夠精進,基礎不牢。因為沒有真正的把阿闍梨所教的方法領會透徹,致使在禪修期間出現一些狀況。在阿闍梨的指導和啟發下,及時的找到了原因而得到糾正。這種體會在平時感受不深也注意不到,只有在這種密集禪修中才能發現並看得清楚。這也是密集禪修帶來的益處。
另外一個體會就是在禪修期間,當我覺得進入到一個較好的狀態時,很容易就出現一個念頭-告訴自己要保持這個狀態。但是當這念頭一出現,好的狀態也就隨之減弱直至消失。這讓我體會到,無論是好的或不好的念頭,只要離開所緣,出現的念頭都不是正念。只有時刻專注所緣,清楚而不離開,這才是正念。
精進修行就像阿闍梨所講的,要定時、平時、依時的修行,還要時常檢查方法是否正確,更要提起決意來完成。

再次感謝和感恩大家。

靜善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