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知遍知」(直譯應作「已知遍智」)。不是說你對佛法知識知道愈多、愈周全,才叫「遍、一切(pari)的智」。「知遍知」是對自己的身心有一定清楚度、明確度,是看見真相(非假想),包括善心、不善心等。
佛學,不是用來壯大這個帶來眾苦根源的「我」,經中說:如不是為了斷煩惱就不應「論阿毗達磨論」,否則極易墮入於黑法、不善法,就是這個原故。
正確來說,佛法熏習愈多、愈是入透身心的,應該展現出愈懂得對人、對師長、對同學起恭敬心、謙虛心,平易近人,而不應該因為了一點的佛學知識(還是不什證量呢)就起了諸多煩惱、我執、見取和貢高我慢,與人爭高下,突顯自我,這絕對不是真正的「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