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hmond城是維吉尼亞州的首府,開山寮道場落於Richmond城外寧靜的一個小城中,住民多半是以務農為主。當地有許多佛教信徒,每個週末都有固定的聚會,研討佛法,切磋琢磨,再加上開山寮道場地理形勢,又寬擴,又方便,不時都會舉行禪修法會。
Richmond城距離大華府地區,美國首都華盛頓(District of Columbia, 簡稱DC),只有兩個鐘頭的車程,那裡有一羣朋友,五年前,因為印順導師的因緣,在馬里蘭州成立了一個學佛讀書會。兩年前,有很好的機會,在紐澤西州同浄蘭若,在由印順導師基金會舉辦暑期「佛法度假」法會中,結識了維吉尼亞州Richmond 城開山寮道場的屋主, 兩邊經過幾番邀請,從此DC朋友們經常訪問開山寮。
今年九月二十七日,是星期五,開山寮道場邀請開印長老來到Richmond地區,給兩個城的信眾,作兩天多的開示,同時,也為開印長老要主持美國寂靜禪舍每週六下午的全球共修會, 作了完整的佈置。DC十來位道友,傍晚開車南下至開山寮,與開印長老作禮問候,一切就緒之後,請長老坐上首,大家圍坐一處,由一道友沏茶道,諸友隨同長老,品嚐長老帶來的稀有茶包,有了好茶,話筴子就不停的起起伏伏,由一位傳到另一位,沒有間斷,當然話題都是繞著佛法走。長老十分幽默,健談,而且答得精準,像走在細細的刀口上一樣。同友們事先有準備,作了筆記,帶了問題來,其中有許多問題是現在正在研讀長老的錄音帶,關於《攝阿毗達磨義論》,《沙門果經》,及《阿含經》等等,用此方法開示,兩天中,作了許多次茶聚,即使最後一天也是坐到晚上九點以後才分散,真是累壞了長老。一位道友私下告訴我,除了兩天上的課,他在茶道中聞到的法理,亦是受益多多,這是他意想不到的收獲。
星期六,開印長老要主持美國寂靜禪舍的「共修會」。我們一夥人下午隨同長老,坐車至開山寮道場的屋主家中,作網絡的連線,大家盤坐於起居室,第一個鐘頭是由禪真師父在網上為大家解說一些打坐用的小運動,如何將全身放鬆。第二個鐘頭是由長老開示,論及如何思考選擇居住地。其中,最重要的訊息,是告訴大家,應當選擇距離三寶近,而且方便,更重要的是有善知識多的地方。這對退休或將退休的同仁,是很好的提示。
星期日一早,大家起床,吃飯,歡喜的準備開印長老為我們說法,Richmond附近的十幾位賢友也提早到來,並且為長老及大眾準備了豐富的午餐,非常熱心的服務每一位到來的善友。這一天長老的講題是「十福業」。長老 以「福業」與 「生死大事」 的關聯性為主軸,與大家先引述,講解在《攝阿毗達磨義論》 的 「離路分別」(Vīthimutta-paricchedo),從四地,四種結生, 四業, 以及四種死亡時成熟的次第,作了說明:
1.四地:四生存地,有惡趣地,欲善趣地,色界地,無色界地,每一地及它所屬的界,壽元都有不同。
2.四種結生:死亡之後,異熟轉起時的去處。四結生地,有惡趣結生,欲善趣結生,色界結生,無色界結生。
3.四業:令生業,會產生下一世的果報;支助業,阻礙業,毀壞業。
4.四種死亡時成熟的次第:1)重業,強大的業,必定會優先產生下一世的結生;2)慣行業,習慣性所造的業;3)臨死業;4)已作業。
然後以「十福業」總結。十福業中前三項是「三福行」,它概括了十種福業,即是:
1.布施:財施,法施。
2.持戒:決意受持和學習遠離惡行,正持善行,成好習慣。
3.修習:培育、開展、成長;經常練習善法,讓它增大。
4.恭敬:對三寶,長輩,同參道友,眾生有尊敬心。
5.服務:做好應作的責任,義務。
6.隨喜:隨喜他人獲得的利益。
7.廻向:分享自己獲得的利益。
8.聞法:聽聞正法。
9.說法:將自己所知所學的,與人分享。
10.正直己見:省察、糾正、建立正確的見解。
最後大家在分別以前,與長老拍照留念,並答謝長老給予大眾的啟示。長老拿出吉祥線,讓它帶在我們的手腕上,象徵著,扣緊了十福業在腕上,看到它,就會問問自己,今天作了多少?
文:緯琳/照片:華府讀書會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