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圖衹園寺「安般念三摩地」入門心得報告(家恩)

2018年5月9日,開印阿闍梨受邀到美國西雅圖衹園寺以十隨念之一的安般念為大衆開示。安般念又翻譯成入出息念。阿闍梨為大衆講解了入出息念的定義、功德及方法。

阿闍梨介紹雖然古著對入息和出息的翻譯有所不同,但入出息念的定義是明確的,就是通過守住入息跟出息的修習法門而達到三昧。阿闍梨介紹安般念這個法門是非常殊勝的,《大智度論》和天臺宗的智者大師就曾經在《六妙門》贊嘆安般念是「三世諸佛入道之要門也。」《相應部》的入出息相應的註釋書、《清净道論》和其它南傳的註釋裏,都分別提到過去佛到釋迦佛七尊佛、許多辟支佛、乃至阿羅漢都是依這個法門而得漏盡,成就無上正覺和成佛的。

因爲這次大部分學員都沒有系統地學習過安般念這個法門,阿闍梨重點介紹了安般念入門的關鍵處,因爲只要重點能把握,方法正確,以後的修習就會順利得多。阿闍梨按照巴利佛教的傳統,把安般念的學習分成三個步驟:遍作相、取相和似相。教導遍作相的時候,阿闍梨分享自己跟帕奧禪師在緬甸學習地遍時的經驗,怎樣用木棍在地上畫圈、修飾等準備過程都屬於取相前的事前準備。用眼睛取相後,怎樣用意念守住影像,影像消失後,怎樣睜開眼睛再取相,一直到似相出現並穩定爲止。

阿闍梨引用《無礙解道》的譬喻和教導方法來講解安般念這個法門,因爲安般念是跟呼吸有關,阿闍梨教導我們要把專注點放在上嘴唇和鼻端的位置。阿闍梨巧妙地用air的A來代表氣息的進跟出、body的B來代表身體的觸受,而A跟B兩個接觸的時候產生的連接點就用contact的C來表達。這個接觸點就是上嘴唇和鼻端的位置。爲了讓學員更直觀的瞭解這個法門,阿闍梨用小提琴的弓來比喻做空氣,那麽琴弦就像我們的身體,弓在琴弦上的碰觸點就是我們的上嘴唇與鼻端的位置。練習安般念這個法門就像小提琴的弓在琴弦上走動,每一口氣的進出就像拉出一個音符,有時候長、有時候短、有時候急促、有時候緩慢,雖然每一口氣的進出都有刹那刹那的變化,但接觸點是固定的。我們的注意力也要放在接觸點,不要跟著弓或者琴弦跑,也不需要辨別接觸的剎那變化。「正念」就是銘記不忘、看守一個固定的接觸範圍,「正知」就是知道氣息入或出等,就像守門人一樣,守住門口,不跟人跑進跑出。

這次安般念的教學是爲了達到奢摩他,所以阿闍梨根據二十多年教導禪修的教學經驗,提醒我們在修安般念時偏重A或偏重B的過患,也提醒學員不要過度依賴工具,不要刻意追求過度強烈的觸受而控制我們的呼吸,能夠做得越單純越好。爲了攝散亂心,學員也可以選擇數息,雖然佛陀在經典裏沒有教數息,但是南北傳的論著、注釋書裡都可以看見此一方法的記載,如從西北上座部佛教說一切有部《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經部師《阿毗達磨俱舍論》、大品般念注釋書《大智度論》的六妙門,南方自成一體系《成實論》的四妙門、乃至赤銅鍱部大寺派《清净道論》的七妙門等都是通過數息來攝散亂心,到正念成熟穩定能把數字放掉,再進入隨、止、觀以至其它的境界。

感恩阿闍梨在百忙之中抽空到西雅圖關懷我們,並爲我們開示殊勝的安般念法門,很多與會的學員都是第一次現場聼阿闍梨的開示,深深佩服阿闍梨清晰的思路和風趣的談吐,希望我們有福報能經常親近阿闍梨和得到阿闍梨的開示。

文:家恩 / 圖:靜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