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洛杉磯妙林蘭若攝論營活動報導(2017/09/23 – 2017/09/27)

2017年在美國兩場的阿毗達磨研習營,923日在加州洛杉磯妙林蘭若拉開了序幕。

攝論營第一堂課,由開印阿闍梨講解『「阿毗達磨」在佛教文獻學上的價值和實用性』。在這堂課上,阿闍梨介紹了「阿毗達磨」的起源、傳承、以及發展的時期,并經由幾個問題來說明「阿毗達磨」對我們了解自己和了解生命的實用性。接著,淨永老師向大家介紹《攝論》的九章架構,給幾天的課程內容畫出範圍和輪廓。之後,禪戒法師直接切入《攝論》第一章「心」,引導大家,特別是初學,如何有效地將名目繁多的「心」輕鬆分類。接下來幾天的課程,禪戒法師和淨永老師分別講解「心所」、「色法及涅槃」、「心路」、「離心路」、「緣起和24緣」,將《攝論》的基本知識點統統含攝在內。

如此龐大的內容,要在幾天的時間傳遞給學員是不容易的。如何才能有效地幫助學員吸收而不覺枯燥呢?在課程的安排,此次攝論營採取了上課、分組討論、綜合報告、老師評論和問答的組合形式,避免了全天上課的枯燥和信息量過大而無法消化的不足,讓每天的課程充滿動態的活力。每一塊知識點,經由老師講解、輔導員帶領討論、綜合報告、老師的評語和問答的四個環節熏習,在一種相對輕鬆的模式下讓學員掌握知識點名相背後的含義和對生活指導的意義。之後,提綱挈領,學員便可「順藤摸瓜」、自主性思考到較細微的部分。

每天有兩場分組討論的時間。在這裡,沒有固執我見的爭執,卻有指正為快的喜悅。以法為依的討論,重在法益的增長,各抒己懷又包容並進。中部32《大牛角經》講,兩位比丘論《阿毗達磨論》,讓牛角沙羅林增光生色。而學員正直、開放、包容和充满歡喜的討論讓妙林蘭若熠熠生輝。

每場分組討論後是組員代表的綜合報告時間,每组的組員代表,或一或二,向全體學員和老師報告各組組員中一致或不同的意見。不同的組的報告有重疊的題目也有不同的題目,促進了組與組之間的互相學習。

每天晚上,則由阿闍梨講解巴利佛教止觀理論并指導大家實修。在四個晚上的時間裡,阿闍梨先概說巴利佛教止觀的業處,接下來的三天分別教導安般念、慈心禪和佛隨念的入門課程。阿闍梨鼓勵學員在白天營隊課程期間休息時,也不忘用禪修的方法調理身心。

攝論營的最後一堂課,阿闍梨從了義、不了義談「施設」與「真實」。阿闍梨指出,了義和不了義不是在理論上的辨識,重點應該落在修學上。不了義即應該被引導的。我們應該關注自己「不了義」的部分,而不是拿一把尺去量別人。這個講題放在攝論營的最後一課,是為了提醒學員,不要學了《攝論》就用《攝論》的觀點去評判其它經綸。不同的經綸有其成型和發展的特殊歷史背景,祖師大德適合當時的因緣竭力為佛法的住世而努力。我們應該思考,什麼樣的學習和應用適合21世紀?

攝論營最後一天,淨永老師和靜維老師帶領大家一起唱《毗曇頌》。是由開印阿闍梨十幾年前執筆書寫,採用北傳的梵唄唱腔。《毗曇頌》的詞如下:

阿毗達磨擇法眼,洞識名色悉因緣。

攝入智海第一義,利樂人天涅槃圓。

「阿毗達磨」就是殊勝法,「擇法眼」即擇法覺支,以法眼擇一切有為法而不落入人、我、眾生等概念顛倒。經由阿毗達磨的解剖,「洞識」了「名色」並「悉」知世間是有「因」有「緣」而集起與滅去,如此才能攝入「第一義」得生滅智(建立法住智)。不然,我們可能一直都在使用概念推比法在思惟法義而不自覺。如佛說「先得法住,後得涅槃」。阿毗達磨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中,獲得「人天」的「利樂」福果,也是通向「圓」滿「涅槃」的一道門。

學員們難抑喜悅之情,合唱法義深奧的《毗曇頌》。而這喜悅源自於經過這幾天營隊的熏陶後對《攝論》法義或多或少的切身體會Sadhu, Sadhu, Sadhu

東岸的佛友們,同凈蘭若,以法相會。

文:靜瀾 / 圖片:開印阿闍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