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闍梨在紐約長島靜瑞軒開示「緣起」(2017/09/17)

2017917日,阿闍梨在紐約長島靜瑞軒開示「緣起」。

「緣起」這一詞是由 paṭicca緣於)及 samuppāda(生起)兩個字組成的複合詞。世尊解釋「緣起」是 “imasmiṃ sati idaṃ hoti, imassuppādā idamuppajjati.” (ma. ni. 1.404, 406; saṃ. ni. 2.21),以前中譯為「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imasmiṃidaṃ分別譯為「此」和「彼」,看起來像是兩個東西,其實都是一樣指「這」。

《攝阿毗達磨義論》取而代之的新詮是“abbhāva-bhāvī-bhāvākāramatta”,尋法比丘依菩提長老《阿毗達摩概要精解》中譯為「一法依靠其他法而純粹只是發生」。

「緣起」為佛教的核心思想,也是佛教區別與其它宗教主要之處。當我們體解了緣起,就不容易落入邪見的宿命、斷見、無因見及無作見等;邪見是造諸惡業和墮惡道的主因。阿闍梨提到,凡是成就三菩提的佛、辟支佛、阿羅漢都是從緣起的覺悟中來,滅盡了無明與愛,方成正覺。

此次開示重點是介紹「緣起」的定義。阿闍梨先解釋:什麼是「緣起」(paṭicca samuppāda)?paṭicca是緣於、依於,samuppāda=saṃ+uppāda)為生起,saṃ它有共同、正確、集成、一樣、完全等多重意思。緣起的「起」並不是說它只憑著一法而生起,它要有集大成、融合其他眾緣而生。例如一台電腦,如果把它拆除到最小的零件、電線等,堆成一堆,放進盆里,它還叫電腦嗎?不,它不叫電腦了。為什麼呢?雖然緣於這些零件,但是缺少了之前的「正確的連接」所以不能產生一台具有可操作性的「活」電腦來。「正確的連接」就如同諸緣具時的saṃ。同樣的零件,不同的緣會成為不同的東西。也好比一杯咖啡,加入牛奶,可以變成了一杯普通拿鐵,再加入Hazelnuts的香精(注:榛子的意思),就變成Hazelnuts拿鐵。

在巴利佛教的教學裡,緣起是位於七清淨道次第的「見清淨」與「道非道智見清淨」之間。見清淨是對名色的分解剖析,這方法就類似後人所說的「分析空」,它雖然有助於吾人破除在真實法中並不存在的概念我、假我,但是當「我」的概念消失時,可別誤以為這就是證得了空性或涅槃。這不是真正的空,更非涅槃。修行者要從觀察緣起中了知名色的因果關係,在深徹體悟了不常不斷 ,不一不異等之後,建立了生滅智,這才是真正通達緣起的法住智者。

學習「緣起」,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呢?了知緣起,就可遠離導致墮惡道的邪見,不落入斷見、無因見、無作見等。

這次的網絡課程,共51人報名,分別來自美國、加拿大、台灣、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等地。開示結束后,紐約居士歡喜供僧,福慧雙修。Sādhu, Sādhu, Sādhu!

 

 

 

 

 

 

 

 

 

 

 

 

 

 

 

 

 

 

 

 

 

 

 

 

 

 

 

 

 

 

 

 

 

 

 

 

 

 

 

 

 

 

 

筆錄:靜瀾 / 圖片:靜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