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融:莊嚴寺2016止觀禪七心得報告

img_01791”唿” 好忙碌的七天。 看來該做的沒做,是怎麼逃也逃不掉的。懷著如探險般的興奮心情參加這次莊嚴寺的「止觀禪七」。

此次禪修,開印法師分別介紹了”緣起”和”七清淨”,並講授了”安般念”,”四大”和”慈心”的修行禪法。

了知 “緣起”如發掘寶藏;從對「無明」,「行」,「識」,「名色」, 「六入」, 「觸」,「受」, 「愛」, 「取」, 「有」,「生」,「老」,「死」的認識,慢慢的走上通往寶藏之路。在這過程反复著無數的作意,而作意如理與否,將帶領我們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是想繼續輪迴或趣向涅槃,我們是如何選擇呢?

通過認知緣起,我了解到每一緣起既有其特的自相,又會相互影響。若能在「觸」,「受」處如理作意,並配合”七清淨”的修習次第用功,把煩惱的習氣轉向清淨,那將使通向涅槃的大門打開。可是众所周知,寻涅槃這個宝的探险之路不容易,是否可以到达目的地还需看各自的修行。而七清淨就是指引我們修行的方法。

在”七清淨”的修行次第中,「戒清淨」,「心清淨」如两門神,幫助修行者確認是否具備完整的修行基礎。接下来的「見清淨」,「度疑清浄」,「道非道智見清浄」,「行道智見清浄」,「智見清浄」等,細分為十六智,又稱三遍知。在這個清淨道上,修行者需要具備什麼,才可以踏實的步上每個階梯呢?

在這個禪七,開印法師教導我們“安般念”、“四大”和“慈心禪”這幾個禪法。”安般念”是訓練把心放在呼吸上,幫助我們把散亂的心穩定下來,如把「心」拴在堅固不動的柱子上一般。以前我也曾參加過開印法師的安般念禪修營,學習的步驟是「數息」、「出入息」、「長短息」、到「遍身息」。這次法師以ABC的方式來解說如何觀察呼吸:呼吸的息為”A”,上嘴唇人中部分為”B”,而”A” 和”B”的觸碰點為”C”。通過呼吸的息(”A”)碰觸上嘴唇人中部分(“B”)來拔取觸點”C”,並把心安住在”C”上。經過法師耐心詳細的說明,讓我對”安般念”這一法門有了全新的認知, 同時也解開了以前在修習時所遇到的疑惑。

雖然以前讀過四大:”地”、”水”、”火”、”風”,但從不知如何修習。理論上好像都知道,但在自身體驗四大和聽讀到所了解的四大是否一致呢?經過練習,慢慢熟悉”地”— 有「硬」、「粗」、「重」、「軟」、「滑」、「輕」的自相;”水” — 有「流動」和「沾黏」的自相;”火” —有「冷」和「熱」的自相;”風” — 有「支持」和「推動」的自相。同時,也慢慢的觀察到這些自相是如何在身體中呈現出來。原來”地 “、”水”、”火”、”風”也是時時刻刻的在發生變化。

連續幾天修習安般念和四大,因為需要細心觀察,感覺身心都很忙碌。特別在修四大時,可以觀察到四大影響著感受,而感受又影響著四大和心。連續幾天不斷的觀察覺知「身」、「受」、「心」,雖說沒有繃緊與累的感覺,但心如轉動的時鐘,卻一點也慢不下來。

到了最後一天,我們以練習慈心為完結。慈心的祝愿「願我沒敵意」,「願我沒嗔害」,「願我沒痛苦」,「願我保持快樂」猶如宜人的避風港。透過慈心的練習,身心可以放緩並得到適當的調整。

忙碌的七天一瞬而過,帶著滿滿的功課離開禪堂回到生活。若禪修只能在禪堂裡打坐修習,我反而很難有體會,而且腦袋也會變的僵硬。回到生活中來體驗,有時也能幫助我理解在禪修中的教導。

從開始學習禪修到現在,我也曾陸續參加過幾次禪修營。即使在禪修營裡教導的法門可能是以前學過的,但每次的學習都像”剛學”一樣的獨特。即使在教理上已經有所認知,但每個禪修營都有不同的同學一起學習,不同的法師的教導和解說,不同的修習切入點,所以每次的感覺是即熟悉又陌生。參加禪修營對我而言越來越有趣,就像 “scavenger hunt”(尋寶)一樣。

文/靜融